牛肉  进口牛肉  活羊价格  饲料  上海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市场分析 > 牛业市场 > 

进口牛肉侵袭,国产牛肉如何应对?

发布时间:2015-07-02 00:15 类别:牛业市场 阅读量:

自2013年以来,我国进口牛肉数量突然激增,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乌拉圭、阿根廷等国牛肉纷纷涌入中国市场,前不久中国开放巴西进口牛肉市场,还有加拿大、智利、哥斯达黎加等国也在填补着市场的缝隙,更不用说美国、蒙古等牛肉大国在旁边窥测已久。虽然目前我国对美国等诸多国家的牛肉进口还保持禁令,但面对越来越庞大的牛肉需求市场,越来越多的进口牛肉以走私等各种方式进入中国。面对着这样的群雄逐鹿的市场纷争,国产牛肉的分量似乎在日益减轻,在这样的情形下,国产牛肉如何应对?
 
国产牛肉遇到的问题
众所周知,我国肉牛养殖主要以家庭养殖为基础,抗风险能力较弱,在面对成本大、周期长、风险高、效益差的肉牛市场时养牛户不得不选择放弃,大量宰杀母牛导致市场上牛源紧张,犊牛价格上涨,养殖成本不断攀升。由于行业整体不景气,下游企业纷纷降低收购价格,更导致饲养户补栏积极性降至谷底,整个产业形成恶性循环,基础母牛数量明显减少,养牛小区开始荒废,肉牛养殖环节出现严重萎缩迹象。此外,从肉牛产业看,中国的屠宰量、屠宰速度严重超标,屠宰加工速度明显超过养殖存栏速度,长此以往产业必然萎缩。据了解,从世界平均水平看,肉牛屠宰的安全线应该是25%,即存栏100头牛屠宰25头左右,可中国目前的速度已经达到40%,这也是导致产业逐渐萎缩的重要因素。
 
由于人力成本增加、饲料成本增加、缺乏政府支持、饲养风险大以及缺乏完善的信贷支持等原因,目前全国的肉牛产业都有萎缩的迹象,养殖环节没效益,加工环节不赚钱,市场终端产品价格也呈下降趋势,整个产业链条各环节都困难,产业已接近崩溃的边缘。
 
1、基础母牛存栏量下降
随着农村大批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,养牛经济收入的比较优势下降。分散的母牛饲养户存栏数量在逐年下降,市场上架子牛和犊牛货源紧缺,产区肉牛业发展出现了萎缩。
 
2、品种和牛源基地建设相对落后
传统畜牧业生产模式制约肉牛产业升级。由非专业养户饲养母牛和犊牛的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,不适应养牛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。优良种牛资源不足,冻精提供率在70%以下,饲料资源短缺,饲养水平不高(秸秆饲料),优质高档牛肉比重小。
 
3、生产流通混乱,品牌缺乏
据统计,我国牛肉的85%左右是由肉牛屠宰专业村和专业户生产和销售的。在规范企业屠宰的肉牛仅占15%左右,即使是企业屠宰加工,目前很多企业也还是停留在粗放型、生产原料肉这个环节,大多数企业的销售渠道仍然集中在工业客户、餐饮等隐形渠道,最终造成产品在终端的表现力不佳,品牌塑造力不强。
 
4、牛肉出口面临“绿色壁垒”
我国肉牛主产区和主要出口基地为北方地区。由于生产成本低、无疯牛病等优势,出口潜力较大。但受到技术性因素的限制,我国的牛肉品质低下,不被发达国家所接受。我国出口牛肉的检疫制度与国际通行检疫制度不接轨。科技经费严重缺乏,动物疫病控制方法研究不够;已有的防疫体系很不健全。
国产牛肉如何应对?
造成国产牛肉产业问题的根本在于:牛源不足,牛肉品种分布不合理和生产环节的诸多问题等,对此,农业部已经开始重视,并逐步实施措施以推动产业发展。
 
近日,农业部发布《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,我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要以肉牛、肉羊、奶牛为重点,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,以提高产业效益和素质为核心,坚持种养结合,优化区域布局,加大政策扶持,强化科技支撑,推动草食畜牧业可持续集约发展,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,切实保障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,争取在2020年时,我国牛羊肉总产量达到1300万吨以上。
 
要实现这样的目标,需要全产业的支持:
 
1、解决技术难题
集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肉牛科技成果,使其系统化、配套化、产业化,解决肉牛良种化低、周期长、出栏率低、繁殖成活率低、肉质差的难点。推动全国肉牛生产达到国际水平。
 
2、实现肉牛生产产业化和标准化
过去我国牛肉出口大多为二分体或四分体出口方式,产品未能进行适当分类、分级和加工,品种单一,且以冷冻肉为主,冷鲜牛肉少,产品附加值低。大型现代化牛肉生产企业应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和工艺,对牛肉按17个部位分割、精修加工,低温冷却处理,通过增加工序,提高牛肉嫩度、口味、营养和附加值。随着牛肉生产方式的变革,再沿袭原有的出口退税率标准,影响企业效益,不利于鼓励牛肉出口。
 
3、提高牛肉产品质量,扩大产品出口
按照饲养上水平、上规模,质量上档次、保安全的要求,加大肉牛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力度,发展规模化、标准化饲养,改进加工工艺,创建一批牛肉产品品牌,增加高档牛肉的国际市场份额,逐步开拓东南亚、中东和俄罗斯市场。
 
4、建立科学、规范、可控的养殖基地
一要积极采用标准化规范式养殖肉牛。
 
二要严格按照先进食品安全标准,采用绿色和有机农业管理技术管理,从源头抓好养殖安全。
 
三要提高养殖规模与精深品牌加工同步对接,只有养殖形成规模产业,才能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加工需求,产生规模效应,在这一点上政府的农牧业产业化政策将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 
5、建立产业预警机制,推行追溯体系建设
目前不少消费者对于国产牛肉安全抱有疑问,而且产业不少从业企业和经销商,在加工流通环节的工作有所疏忽,加强了消费者对国产牛肉的不信任度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推行产品追溯体系是一个有效应对的措施,追溯体系的建立,会有效打消消费者的疑虑,同时也会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。
 
受到多次行业波动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肉牛养殖体系破坏严重,其重建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,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,应该说国产牛肉产业任重而道远。